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有效
B
无效
C
可撤销
D
效力待定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民法。 《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故B项说法正确,A、C、D项说法错误。
相关试题
三、判断(下列命题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涂全A或全B不给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不但标志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也意味着我国也因此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43.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关键区别在于( )。
党的( )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56.第斯多惠曾说任何真正的教学莫不具有道德力量,体现了()教学原则。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纲领中,政治纲领是在哪篇文章中体现的?( )
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 )。
50.王老师新接手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级是出了名的“调皮捣蛋班”,作为新来的班主任,王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首要工作是()。
( )认为即使人们具有理性预期,由于工资和价格刚性的普遍存在,市场也难以达到供给需求均衡的状态。
( )的报告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既可是专题性报告,也可是综合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 ), 公有制经济是一种( )。
10.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这说明人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
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昭示着一个社会道德风气好坏的程度,这体现了社会公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