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
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
全面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D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教育目的历史的识记。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这是首次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两全”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指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D项正确。 A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两基”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肓。与题干不符,排除。 B、C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相关试题
5.下列人物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体现的教育目的论不同的是( )。
教育目的就是指教育要达到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我国古代社会提出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目的,体现了( )对教育目的确立的影响。
有利于教育逐级普及的学制是( )
16.1922 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借鉴的蓝本是 ( )
21.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3.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
1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
荀况认为“人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这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 )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目的强调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而教育方针强调“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
29.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其中第三层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