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教育目的得以产生的依据是客观的
B
教育目的所包含的内容本身是客观的
C
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符合统治阶级利益
D
教育目的的实施必须立足社会现实
正确答案 :A B
解析
本题考察教育目的的特征。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的特点。目的必须以客观现实为前提,目的的提出要以客观的因果性和规律性为依据。具体表现为:1.教育目的得以产生的依据是客观的;2.教育目的所包含的内容本身是客观的。故AB符合题意。 C、D项: 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B。
相关试题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下列属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的有( )。
第一部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1.“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最早出自( )。
18.“领导让他接手同事没做完的工作,他另起炉灶将工作继续做了起来。”这个句子中,“另起炉灶”使用错误。( )
下列诗句作者是杜甫的是( )
49.在汶川大地震中,范某某擅离职守自行逃离。他违反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业十项准则》的( )。
( )是情绪表达的关键一步。
20.一般说来,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等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故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
9.下列含有“云”意象的诗句,意图表现人生哲理的是( )。
“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这形象地说明了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7.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长期性的特点。( )
考试时明明知道考试答案,当时又回忆不起来的现象是舌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