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差异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顺序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因素。题目中强调把握儿童学习的关键期,体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阶段性反对儿童教育成人化,;顺序性要求不“揠苗助长”。故选C。
相关试题
97.档案评价是一种量化的教学评价方法。
92.非意志注意是指不需要做出什么意志努力的无意注意。
88.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学前儿童学会学习,学会在学校中生活并热爱学校、集体,做学校、集体的小主人,旨在为今后积极的人生态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83.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征。
53.“每个孩子都是金子”这是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夏峰倡导的教育理念,他认为,特殊教育需要从关注开发潜能到关注激活潜能,特别是对于有潜能的特殊儿童,要给予“高期待”和“高支持”,开设各种艺术社团,举办各种展示活动,为特殊学生搭设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成就特殊的天才。上述材料体现出的教育思想包括( )。
4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
63.小学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主要包括( )。
100.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
64.共同要素说是学习迁移的理论学说之一,它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的要素时,才产生学习迁移。这两个机能是( )。
28.个体无法用已有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进而感到困惑的情境称为( )。
78.作为教师,必须重视礼仪修养,教师礼仪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