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第四次
B
第一次
C
第二次
D
第三次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前三段可知,第-一次反“围剿”歼俘1.5万人,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歼俘3万余人,第四次反“围剿”歼俘3个师,3.6万人, 因此第四次反“围剿”歼俘蒋军数最多。
相关试题
59.关于技术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42.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主要包含( )
一个半径为1厘米的圆在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内,沿正方形的边与边相切滚动过正方形一周。圆滚动覆盖的总面积为( )平方厘米。
通过对资本流通形式(G-W-G')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包括( )
62.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夜雨寄北》视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徳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姐,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里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颗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搬开的百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湿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了午后。四十年后,我还是忘不了那天的情味,谢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我想念昆明的雨。(摘自汪曾祺《昆明的雨》,载《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下列陈述中与原文章最贴近的是___________。
27.“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的是(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37.苏德战争中,苏军成功运用的作战理论是( )
第三次反“围剿”共歼俘蒋军数量为( )万余人。
在五次“围剿”中,敌我直接参战人员数量之比为( )
题目如图
18.军事秘密按照密级由高到低的排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