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
B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减少
D
有总和现象
正确答案 :A B D
解析
【事考帮答案】ABD。考查生理学-突触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下降,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其产生机制为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的配体门控Cl-通道开放,引起Cl-内流,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有时间性总和和空间性总和现象。故选ABD。
相关试题
57.下列结构中,属于眼球壁中膜的结构有( )
8.舌下神经核位于( )
20.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基本心电图特点是P波与QRS波群无关。
39.男,60岁,高血压15年,1小时前,清晨慢跑时突然跌倒。查体:呼之不应,刺激眶上神经可唤醒,回答问题时语言含糊,答非所问。该惠者意识障碍程度为( )
9.氢氯噻嗪是常用的降压药,长期使用主要通过减少血容量而降压。
55.下列属于消化系统器官的有( )
36.下列肿瘤中,不属于恶性肿瘤的是( )
13.下列关于肾的描述,正确的是( )
17.下列关于盆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78.急性应激的临床表现包括( )。
53.下列属于内分泌腺的有( )
71.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特点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