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错
解析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在教育法律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两个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且师生之间必须是平等、民主的法律主体关系。由此可知,本案例中的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故本题说法错误。
相关试题
9.上初三的杨浩对班主任说:“我上个月满了18岁,我想出去打工赚钱不想读书了。”但班主任拒绝了他的退学申请。针对此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3.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的起始阶段。( )
12.小班的幼儿能分清白天、黑夜,到了大班他们オ学会看整点、半点,日历,说明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不定项】2.如果你是王老师,将如何实施这堂课?( )
26.学校来了一位新学生,班主任老师发现他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决定对他进行干预,该老师可采用的最恰当的方式是( )。
2.凯洛夫主张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理解教材。()
2.下列选项与孔子的教育实践不符的是( )。
15.小轲看到童童通过努力语文成绩提升了8名,为此大受鼓舞,觉得自己只要认真努力,语文成绩也能有大的进步。这一案列中,小轲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是受到了间接经验的影响。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中的教育是指义务教育,不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
5.一次数学公开课上,王老师一边上课一边看手表。课后,听课的朱老师称赞道:“时间把握得非常好”,王老师也如释重负地说:“教案上的问题总算讲完了。”由此可见,王老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 )。
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1.“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服从社会需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主张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
9.下列教育家与其著作,对应有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