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B
要成为专家型教师,需要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C
教学中要善于处理好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D
教师应该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普通职业
E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主要靠教师
正确答案 :B C D
解析
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A项错误。案例中,章老师的教学是很创新的,体现了其专业性,也启示着广大教师应该成为一名专业人员,B、D项正确。一般认为,智力是人们完成任务所需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它解决“能不能学”的问题。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理想、动机、爱好、意志、情绪、自信心等,它为学习活动提供动力,对学习过程起着始动、定向、维持、调节的作用,解决“想不想学”的问题。案例中,章老师很好地运用了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结合,C项正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这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这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E项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CD。
相关试题
2.教育的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要根据个人的本能需要、兴趣和爱好来确定教育目的。( )
问题解决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思维活动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从19世纪末开始,心理学家就不断使用实验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研究的实验有( )。
14.发现有危险物体朝自己飞来时,个体往往会眨眼或是躲闪,这属于动作技能。()
【不定项】4.如果你是赵老师,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3.在教小学数学“按比例分配”时,教师在讲新课前向全班提问,把12棵树分给两个组去栽。每个小组分几棵?"学生齐声回答:“6棵!”教师问:“有没有不同意见呢?”发现孙同学眉头微蹙,就提醒说:“大家要认真思考,有同学可能把你们的答案推翻了哦。”学生们于是开始思考,很快包括孙同学在内的几个学生举手,孙同学起来回答说:“老师,每组分6棵不一定对。“教师紧接着问:“为什么?”孙同学继续说:“因为题中没有说怎么分,如果平均分,每组可以分6棵;如果不平均分,就有多种分法。”教师当即说:“说得好。过去我们学的都是平均分,今天我们要学的不是平均分。”然后在黑板上写出了“按比例分配”。关于该教师的教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6.学校德育目的构成的三因素论中的三因素是()。
34.数学课堂上,李老师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在一个蛋糕模型上分别拿走1/4、2/8、4/16,结果发现它们其实是一样多的,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想知道为什么。这说明学习动机对学习有()。
22.师德对教师的行为起着规范和评价的作用。()
【不定项】7.针对该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11.保护学生安全不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
17.《学记》中说:“一年视离经辦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九年视知类通达”这句话体现的我国古代教育的特点是()。
8.组建班级干部队伍是班主任的核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