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
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正确答案 :A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山装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这说明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相关试题
五、论述题(25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理念,赋予生态文明一张鲜活面孔。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近些年来,党和政府在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是持续推进。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10年来下降了12.9%;我们已经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多年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十一五”期间,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只要我们沿着这一方向坚持不懈,持续努力,人人树立起“美丽中国,有你有我”的观念,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美丽中国”既是蓝图,也是路径,秉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中国的发展就能一路好风景。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结合材料,谈谈党和政府如何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为此,政府必须()。①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减少经济建设支出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④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达•芬奇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这表明()。
在我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也列席人大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人民政协有权对()。
公民因身体遭受伤害提起民事诉讼的时效是一年。 ()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虽然只有一字之变,反映的却是我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一字之变表明()。①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发展过程 ③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统一 ④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当前有些消费者虽然收入不菲,但工作竞争压力很大,且未来的养老、子女的教育、家庭的医疗等都构成沉重的负担,因此,也不敢消费。这说明()。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已经成为社会特别关心的问题。在短短的34年里,中国从一个分配最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下列对收入分配差距认识正确的是( )。
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菲律宾政府无视历史事实,一再制造事端,企图侵占黄岩岛。 对此,中国政府作出了强烈反应。上述事实表明()。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③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 ④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全面小康,任重道远。十八大强调,我们要建成的小康是一个真正全面的小康,不仅包括地域的全面,还包括社会群体的全面,也包括内容的全面:经济、社会、政治、文化领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新要求包括()。①协调发展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②人民生活全面改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③生态文明稳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④收入差异逐渐消除,小康社会全面实现
三、判断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据最近一份统计报告,2011年2月2日晚(即除夕夜)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用户发送的短信总数超过了9.2亿条,同比增长近20%。一条短信大约1角钱,低廉的成本使短信业务有着广阔的消费群体。这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