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人口发展——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B
保家卫国——中越自卫反击战70周年
C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科技强国——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成、发射火星探测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时政热点。 A项正确,国务院2019年印发《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通知》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B项错误,中越自卫反击战,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间在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C项正确,2020年,全面小康将圆满收官。习近平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说,“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D项正确,2020年7月31日上午10时30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答案为B项。
相关试题
85.很多貌似过时的史学争论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力求接触人类最大多数的努力。想想有多少人已经消失在过去,他们在人数上远比如今生存在地球上的后代更多,最令人激动、最有创意的历史研究应该挖掘出事件背后那些先人们所经历和体验过的人类生存状态。这类研究有过不同的名字——心态史、社会思想史、历史人类学或文化史。不管什么标签,目的只有一个,即理解生活的意义:不是去徒劳地寻找对这一伟大哲学之谜的终极答案,而是__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雕塑一直未被看作是与绘画同等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学术中,也只有“画学”而没有“雕塑学”。历史上的这种不重视,造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具有极高史料研究价值的石雕作品流失海外。而今天,新兴收藏家们的目光也只停留在艺术品的财富表象上,因此使得元、明、清三代的铜鎏金佛像价格一路飞涨。而面对那些真正体现中国雕塑文化及历史风貌的高古石雕时,他们表现得却有些畏畏缩缩、举棋不定,这难免让人觉得遗憾。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
考古学家前不久对某岛屿的S古城进行了考古挖掘,他们发现了一些残骸和典型的被地震摧毁的古建筑废墟。因此,考古学家猜测,公元300年时,这里发生了一场强烈的地震,摧毁了当时的建筑。以下观点如果正确,能够最有力地支持考古学家的猜测( )。
人生一世,绝大多数人都感受过头痛。头痛多由脑内疾病所引起,但也有例外。颅脑邻近的器官疾患、远隔颅脑的器官疾患及全身性的疾患有时也可引致头痛。由此可以推出( )。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某单位要求职工参加20课时线上教育课程,其中政治理论10课时,专业技能10课时。可供选择的政治理论课共8门,每门2课时;可供选择的专业技能课共10门,其中2课时的有5门,1课时的有5门。问可选择的课程组合共有多少种?( )
22.“半边天”这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词汇,既________着妇女的力量,也标识着妇女的地位,远播五湖四海,成为诠释中国妇女形象的最好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23.作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马克思致力于________资本的剥削与人的异化,追求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这种人民至上的立场情怀代表了一种极其高远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使得马克思及其提出的理念图景高踞于人类道义的___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某公司A商品利润为定价的30%,前年销量为10万个;B商品利润为定价的40%,前年销量为4万个。去年公司将A、B商品捆绑销售,售价为前年两种商品定价之和的90%,共卖出8万套,总利润比前年增加了20%。如两种商品去年的成本与前年相同,则前年A商品的定价为B商品定价的: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41.在移动阅读时代,自媒体的影响力不可小觑。由于拥有更广阔的传播路径和分发渠道,受公众关注度高,自媒体人掌握了一定话语权。有些自媒体人与传统媒体机构相比,确实不落下风,公信力给他们到来了利益,也要认识到滥用自己的公信力会引发哪些负面效果。若以为可以仰仗传播力而“任性”,则实实在在打错了算盘。滥用话语权的后果,将直接影响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公信力,失去公众的支持与关注。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各家往往以早期记载的五帝、三代作为理想标准,衡量各诸侯国的治理效果。孔子欲恢复周礼,表明他心目中是认可周代文武之治的。荀子反对孟子言必称三代、盲目崇拜先王的历史观,而大讲“法后王”,认为今胜于古。汉代儒家的古今观主要是秉承了孔、孟先师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是古非今论,而东汉前期思想家王充则旗帜鲜明地提出“汉盛于周”的历史发展标准。宋代以后,又多了个汉唐评价标准。到底三代与汉唐孰优孰劣,人们也辩论不已。其实,争论背后的实质是用什么样的模板看待当时的治理成效。 对这段文字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