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B
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
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D
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国培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且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故本题选A。
相关试题
39.下列关于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12.科尔伯格是采用对偶故事来研究道德认知发展过程的。( )
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习惯于“三七二十一”这一记忆顺序,如果问他们“几乘以三等于二十一”,很多人都反应不过来。这是一种( )现象的消极作用的表现。
古代学者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体现教育特点是( )。
21.教育立法的最后一个程序为法律的表决和通过。( )
24.某学生将自己某学科的学习失败归结为“自己不是学这科的料”。他的这种归因属于( )。
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1.“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是贯彻( )原则的体现。
32.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实质在( )。
7.随着信息技术传播的发展,许多人每天的生活逐渐离不开手机和网络,手机和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20.某学生做作业时,常常根据身边老师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自己做题的对错并迅速更改答案。这位学生的认知风格很可能属于( )。
19.教育法规调整的关系比教育道德所调整的关系更加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