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陈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犯罪预备
B
陈某的行为构成盗窃既遂
C
陈某的行为构成盗窃中止
D
陈某的行为构成盗窃未遂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B 项正确,盗窃行为已经使被害人丧失了对 财物的控制时,就是既遂。至于行为人是否最终达到了非法占有并任意处置该财物的目的, 并不影响既遂的成立。本题案例中,陈某在商店盗窃戒指时,已经将戒指“握在手中”,此 时陈某已经使售货员丧失了对戒指的控制,因此陈某的行为属于盗窃的既遂。故本题答案选 B。
相关试题
13.教育是 ( ),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既是国家意志,也是人民的期待。
42.古代春联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 )。
40.( )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理各种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具有明道、交际、信守和约定俗成的惯用格式文体。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54.思想不论正确与否都是对现实的反映。55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
28.下列不属于非营利组织的是( )。
18.李某与同事王某有过节,李某为泄私愤,将王某作为征婚对象在一家报纸上刊登了征婚启事,对此,正确的是( )。
66.我国从隋文帝开始举行科举考试制度。( )
62.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23.所谓“倾销”是指( )。
热点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4.在字的书写形式上( )讲究整齐划一,要求笔画不论横竖曲直,一律用粗细均等的线条,笔画分配也要均衡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