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课程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感性的发展
B
以“人类共同文化要素”作为课程内容
C
强调学科课程和教材的逻辑组织
D
制定严格的学业成绩评价标准
正确答案 :A
相关试题
22.学校对高中生可以进行警告、记过、送劳动教养、开除学籍的惩处。( )
11.我们常说的“助人为乐”是指德育的这种个体享用功能。( )
20.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是心理发展过程中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其中( )是外因,( )是内因。
下列教师的行为中,没有违反职业道德的是( )。
2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父母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 )
10.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时,成效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时间的多少。( )
28..当一个人用画图表、线路图等形式表征问题时,表明他处于解决问题的( )。
16.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故而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这一改动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 )。
10.小林为了能够背诵诗,已经学习了20分钟,现在刚好达到能背诵的水平,则小林还需要学习( ),所能达到的记忆效果最好。
33.下列不属于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是( )。
8.学生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爱国行动”概念,使“爱国行动”的概念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这属于( )。
25.小刚认为每个学生都应该为自己的学业负责,他认为如果课程不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学习者就不能掌握这些课程的知识,所以学校应该把所有课程的选择权移交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而非学校来安排固定课程,小刚设想的这种课程体系缺点在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