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要素主义课程论
B
结构主义课程论
C
儿童中心课程论
D
社会中心课程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也称儿童中心课程理论,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提出者是杜威。C 项正确。 A 项:要素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其代表人物是巴格莱。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认为人的学习是认知结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称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该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相关试题
23.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21.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以( )为主。
26.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的( )。
2.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加强( )。
63.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各种特殊能力,并运用到其它方面的学习的课程是( )。
6.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8.课程目标一般由教师参考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自行编定。( )
13.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下列正确的是( )。
43.社会研究课综合了历史、地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等有关学科内容。其课程类型是( )。
9.某学校根据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学生需求的差异,自主开发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明确规定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使课程从整齐划一走向了多样化,保证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和决定学习内容。上述举措有利于实现课程结构的( )的发展。
10.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
12.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指(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②教师观的转变③学生观的转变④教学观的转变⑤评价观的转变